浏览量:0
时间:2025-05-23
1、高效液相色谱常用什么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按分离机制的不同分为液固吸附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正相与反相)、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对色谱法及分子排阻色谱法。液固色谱法 使用固体吸附剂,被分离组分在色谱柱上分离原理是根据固定相对组分吸附力大小不同而分离。分离过程是一个吸附-解吸附的平衡过程。常用的吸附剂为硅胶或氧化铝,粒度5~
2、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有什么不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反相液相色谱中,固定相通常是疏水的,而流动相则是水性的。这种配置使得它特别适合于分离极性较弱、非极性的物质。 固定相的差异 在RP-HPLC中,固定相通常是非极性的,如C18、C8等反向填料,这使得它在分离一些特定化合物时表现出更高的选择性。
3、酯类化合物反相HPLC采用的是哪一种液液分配色谱法?为什么采用?百度。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采用的是正丁醇-水分配液相色谱法。这种分配液相色谱法的原理是在分配柱中混合两种不相溶的溶剂,一般是极性溶剂(如水)和非极性溶剂(如正丁醇),形成两相体系,然后将样品溶解在非极性溶剂中注入进柱中。在分配柱的过程中,样品会根据其亲和性在两相之。
4、2018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试题及答案(8)。反相分配色谱法系指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分配色谱法,简称为反相色谱法。反相色谱系统的流动相首选甲醇-水系统(采用紫外末端波长检测时,首选乙腈-水系统)。离子对色谱则是在反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中加入离子对(反离子)试剂。常用的有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和辛基硅烷键合硅胶等,适用于反相色谱法。其中,ODS是反相色谱。
5、高相液相色谱法的原理,它的流动相的作用是什么。高效液相色谱原理大多是分配色谱,就是说样品被固定相(柱子填料)吸附以后,在流动相洗脱过程中,样品的极性不同,在流动相中溶解的浓度也不同,有的可以互溶,有的不容,有的有一定溶解度。就可以根据这个原理进行分离。
1、高效液相色谱与经典液相色谱有何异同?一、类型不同:1、高效液相色谱法:吸附色谱法(AdsorptionChromatography)、分配色谱法(PartitionChromatography)、离子色谱法(IonChromatography)、分子排阻色谱法/凝胶色谱法(SizeExclusionChromatography)、键合相色谱法(bonded-phasechromatography)、亲和色谱法(AffinityChromatography)。2、经典液相色谱法:吸附色谱。
2、什么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使用亲水性的固定相和疏水性的移动相,利用样品分子在移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互作用力差异进行分离。一、基本原理:疏水性固定相:反相色谱柱通常使用疏水性的固定相材料,如疏水链状碳氢化合物改性的硅胶或封闭的C18链,使分析物在移动相中具有亲水性,与固定相表面发生疏水。
3、高效液相色谱正向色谱与反向色谱。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两种主要的色谱模式是正相色谱法和反相色谱法,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分离机制和适用范围。正相色谱法采用极性固定相,例如聚乙二醇、带有氨基或腈基键合的相。流动相是相对非极性的疏水性溶剂,如正己烷、环己烷。为了调节化合物的保留时间,通常会加入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或三氯。
4、什么是正相分配色谱和反相分配色谱?正相色谱法:当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时称正相色谱法,主要用于极性物质的分离分析;反相色谱法:当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时称反相色谱法,主要用于非极性物质或中等极性物质的分离分析。以高压液体为流动相的液相色谱分析法称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其基本方法是用高压泵将具有一定极性的。
5、色谱的分类有哪些?尿素谱图出现的特征峰及频率:CN键、1158;酰胺键、1600+;NH键、3400 色谱的分类 1、分配色谱是根据样品中各组分在固定液上分配性能的差别来实现分离的一种方法。根据固定相和液体流动相对极性的差别,可以分为正相分配色谱和反相分配色谱。正相分配色谱适用于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的情况,例如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