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时间:2025-05-24
1、劝学中而字的用法及含义。两处的“而”用法相同,用作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却”“但是”。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两处“而”均用作连词。前者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后者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的用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是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
3、师说中而字的用法和解释。1、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表递进,翻译为“而且”。2、人非生而知之者,表承接(顺接、顺承),不译。3、惑而不从师,表转折,翻译为“却”。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表并列,翻译为“并且、同时”。5、小学而大遗,表转折,翻译为“但是”(或可解释为表并列,不译)6、群聚而笑之,表修饰。
4、《师说》中所有“而”字的用法?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递进,翻译为“而且”;人非生而知之者 表承接(顺接、顺承),不译;惑而不从师 表转折,翻译为“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表并列,翻译为“并且、同时”;小学而大遗 表转折,翻译为“但是”(或可解释为表并列,不译)群聚而笑之 。
5、“而”字的用法有哪些?“而”字主要的用法如下: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而”为什么表示递进?实际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而”,可以理解为“而且”,表示递进关系。表示并列关系,也未尝不可。这就是虚词。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的用法是?而 ér 【连】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also;intothebargain;if;incase;however〗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
3、翻译《劝学》中的所有“而”字。《劝学》中的“而”的用法 《劝学》这篇文章一共用了16个“而”,现将“而”的用法逐一归类。 “而”的用法主要有七种:第一种:连词,表并列关系。 例句:(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蟹六跪而二螯 第二种:连词,表递进关系。 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第三种:连词,表转折关系。
4、而的用法有哪些?“而”在文言文中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 并且” 或“ 而且” 。“而”在文言文中表递进的句子如下: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出处:先秦荀子《劝学》白话译文: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2、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出处:汉司马迁《屈原列传》。
5、古文中“而”的用法?多回答一些!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