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时间:2025-05-24
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运用了比喻和夸张修辞手法。比喻是将头发比作青丝和白雪;夸张在于一天之间白头,生动形象写出了苍老的速度快。高堂:房屋的正室厅堂。一说指父母,不合诗意。一作“床头”。青丝:喻柔软的黑发。一作“青云”。成雪:一作“如雪”。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运用什么修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人生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感慨。 改写文本,保持原意:你难道没有看到吗,高大的堂屋里的明镜前,悲伤地照见了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乌黑的头发,到了晚年却如同积雪一般洁白。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运用什么修辞。比喻,夸张。比喻是将头发比作青丝和白雪;夸张在于一天之间白头,生动形象写出了苍老的速度快。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情感分别是什。1、诗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2、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岁月无情的深刻感慨。3、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之手,是他沿用乐府古体创作的古体诗《将进酒》中的名句。4、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
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情感分别是什。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悲叹。1、出自李白的《将进酒》,《将进酒》是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创作的古体诗。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2、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1、将进酒中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豪迈的诗情?夸张手法 《将进酒》【作者】李白 【朝代】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
2、将进酒 诗篇开始两组长句,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
3、将进酒前四句表现手法和作用?运用了排比、夸张的表现手法 两组排比长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悲叹人生苦短,而又不直言,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将人生由青春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
4、《将进洒》所用的艺术手法。夸张手法: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夸张手法极写人生的短暂,真是妙。
5、将进酒中悲字的表现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运用拟人的手法,似乎高堂明镜,看到诗人无为而老的样子,也不禁悲从中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深化了人生苦短,老大无成的深沉情绪。以《将进酒》为题,但并不是一首泛泛的劝人饮酒之作。诗人豪饮高歌,借酒销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开篇两个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