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时间:2025-05-24
1、《吕氏春秋》这本著作讲的是什么呢?全书分十二“纪”、八“览”、六“论”三大部分,共160篇,20余万字。《吕氏春秋》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进行了总结性的批判,它写道:“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吕|氏春秋》并没有均等地对待各派学说,也没有。
2、《吕氏春秋》介绍。《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
3、吕氏春秋简介。可以说《吕氏春秋》是一部道家的代表作,并且整本书一共有20多万字,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了各家学说,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历史著作。吕氏春秋在其中主要就是以道家思想作为全书的基调,并且强调的是治理国家一定要无为而治,但是又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贯彻其中,告诉人们要衡量价值尺度。其中又用墨家的公正。
4、《吕氏春秋》是一本关于什么的书?《吕氏春秋》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1、《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2、吕不韦想。
5、吕氏春秋讲的是什么内容。《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下食客三千人所著。以易学、阴阳、五行、干支文化思想为总纲,融合众家所长、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农业各方面的理论体系,肯定并尊崇揆天道、察地道、览人情的顺天应人思想,同时又更加主张去主动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积极有为地进行社会活动。全书。
1、吕氏春秋是什么书。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巧行孙日,悬于国孝链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
2、吕氏春秋的来历?《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
3、吕氏春秋主要说什么?吕氏春秋主要说的是:逐臭之夫《吕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 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说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后以“逐臭之夫”喻嗜好怪僻的人。掩耳盗铃 《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锺况然有音。
4、吕氏春秋的作者是谁?《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希望被您采纳!
5、《吕氏春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们共同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全书共分12卷,160篇,20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12纪、8览、6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儒、道思想为主,并融合进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