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
时间:2025-05-21
1、《亡羊补牢》教材解读。 《亡羊补牢》是一则古代寓言,出自《战国策》。 安排这篇课文 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 把握故事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 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 读懂寓言的方法。 课文总共五段, 主要是讲了一位养羊人。
2、《亡羊补牢》教学设计。1、认识“亡、牢、则”等生字,会写“亡、牢、钻”等八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在句子中的作用。一、导课(由“亡”字导入) 孩子们,上课之前呢。
3、部编本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寓言两则》。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四。
4、《亡羊补牢》教案。讨论:现在补牢迟吗?[不迟,因为他的羊以后再也没丢过。]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故事我们学完了,那谁可以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羊丢了才把羊圈修好。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亡,丢;牢,羊圈。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
5、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经典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 1、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 寓言 故事 。 2、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难点: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 1、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过去。
1、负荆请罪本末导致亡羊补牢娓娓 动听造一段语段。1、我最爱听语文老师的课了,他讲课时那娓娓动听的声音让我回味无穷。2、你的歌曲总是那么的娓娓动听,是我百听不厌。3、老师上课时的声音娓娓动听。夏日的太阳犹如一个大火球,烈日炎炎。沙尘暴给我们带来了启示,让我们知道了要爱护树木,不能乱砍乱伐。4、我们用娓娓动听的声音朗读课文。5、然而,
2、朗读课文说说亡羊补牢拔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亡羊补牢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出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示例】: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
3、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1 教学目标: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一) 理解“寓言”的意思1、可以说。
4、《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篇 篇1 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了解语言的主要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寓言,谁能说说什么叫寓言。
5、《亡羊补牢》课后反思。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筛选,并板书有价值的问题。如,“亡” “牢” 什么意思?“亡羊补牢” 什么意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寓言说明一个什么道理?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出示自学提示。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效果。三、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