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时间:2025-05-21
1、五人墓碑记作者简介。《五人墓碑记》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张溥。作者简介:张溥(1602年—1641年),字乾度,一字天如,号西铭,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属江苏太仓)人,明朝晚期文学家。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选庶吉士,自幼发奋读书,明史上记有他“七录七焚”的佳话,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张溥曾与郡。
2、五人墓碑记作者简介。天启四年(1624年),他们携手在苏州创立了著名的复社,以文会友,推动思想交流。在其后的天启六年,张溥撰写了《五人墓碑记》,这部作品痛斥了当时的阉党势力,展示了他鲜明的立场和正义感。崇祯元年(1628年),他与张采一同在太仓发起了驱逐阉党核心人物顾秉谦的行动,他们的散文作品广为流传,赢得了。
3、五人墓碑记原文|翻译|赏析原文作者简介。五人墓碑记 [作者] 张溥 ; [朝代] 明代 五人者,盖当周蓼洲先生被捕之际,因义愤而死于此事者也。至今,郡中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
4、五人墓碑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作者张溥(1602—1641),字天如,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七录斋集》(七录斋为张溥书斋之名)近稿六卷,存稿五卷;别本十五卷,计文十二卷,诗三卷。张溥承明末东林党人之志组织了“复社”,以反魏忠贤等“阉党”统治。本篇叙述了颜佩韦等五人与阉党爪牙进行斗争的经过,论述了他们死难的意义,批。
5、“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为死,轻重固何如哉”的意思。意思是他们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原句出自于出自于明代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原文: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白话译文:由。
1、五人墓碑记作者简介。《五人墓碑记》是明代文学家张溥所作的碑文。该文的前半部分主要记述事件,后半部分则主要进行议论。文章通过记述五人墓建立的起因、五位英雄的事迹,以及提议为五人建立墓碑的人,热情洋溢地赞颂了在运动中涌现的五位市民英雄,他们勇敢地面对强暴,坚持正义,展现了“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精神风貌。文章。
2、吴之民心方痛心焉翻译 吴之民心方痛心焉文言文翻译。《五人墓碑记》简介 《五人墓碑记》是明代文学家张溥于崇祯元年(1628年)创作的一篇碑文。文章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敢于向恶霸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作者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揭示了“明死生之大,匹夫。
3、五人墓碑记赏析 五人墓碑记鉴赏。《五人墓碑记》是明代文学家张溥创作的一篇碑文。文章的前半篇重在记叙,后半篇重于议论。通过记叙五人之墓建立的缘起、五人的功绩、为五人请求建墓立碑之人,热情洋溢地表彰了在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五位市民的英雄形象,他们不畏强暴、伸张正义,具有“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精神品质。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
4、“人皆得以隶使之”的“隶”是什么意思?张溥于崇祯元年(1628)写下这篇《五人墓碑记》。4、作者 张溥(1602~1641),明代文学家。初字乾度,后字天如,号西铭。直隶太仓(今属江苏)人。崇祯进士,选庶吉士,自幼发奋读书,明史上记有他“七录七焚”的佳话。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张溥曾与郡中名士结为复社,评议时政,
5、<五墓碑记>的作者是谁?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崇祯进士,选庶吉士,文学家。自幼发奋读书,明史上记有他“七录七焚”的佳话。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两人相互砥砺,崇尚节气,切磋文理,立志改革世风日下的文坛。天启四年(1624年),二人在苏州创建复社。天启六年,撰写《五人墓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