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知道

当前位置:喜爱知道 > 喜爱百科 >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和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乐不思蜀是哪个历史人物说的

百科大全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和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乐不思蜀是哪个历史人物说的

浏览量:1

时间:2025-05-21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和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1、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源于哪一位历史人物? 乐不思蜀出处。1、乐不思蜀这一成语源于三国时期的刘禅!2、出处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刘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3、刘禅(shàn)(207年-271年)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既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幽州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2、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 乐不思蜀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指的是刘禅。刘禅是蜀汉末代皇帝,小名阿斗,是汉昭烈帝刘备之子。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常用于比喻一个人在新环境中安于享乐,以至于忘了自己从哪儿来,也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乐不思蜀的近义词 乐不思蜀的近义词有流连忘返、乐而忘返、乐不可支。乐不思蜀的反义词有狐死首丘、归心。

3、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谁?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主人公是刘禅。《乐不思蜀》 的故事:蜀后主刘禅投降以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司马炎为了试探刘禅的态度,故意放蜀国的乐曲,此时蜀国的官员都掉眼泪了,只有刘禅还笑嘻嘻的,司马昭问刘禅:“想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开心, 不想念蜀国。"乐不思蜀的意思意思是很快乐,

4、“乐不思蜀”这个典故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是谁?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

5、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哪一位历史人物?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蜀汉被曹魏灭了之后,到洛阳,当时的晋王司马昭问他,在这里住的习惯吗?他乐呵呵地说很好,比在四川好多了。他的旧臣听到后,于是教他要悲悲戚戚地说思念故土。后来司马昭再一次问他,他于是按着大臣的说话跟司马昭说,司马昭跟他说这是你的大臣。

乐不思蜀是哪个历史人物说的

1、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谁 乐不思蜀说的是哪个历史人物。《乐不思蜀》的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的刘备驾崩后,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刘禅,刘禅小名也叫阿斗。刘禅从不操心国事,只知道吃喝玩乐,还好有丞相诸葛亮帮忙治理国家,才使得蜀国一直处于一个非常强势的地位。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立马出兵来攻打蜀国。刘禅不仅不反抗,还甘愿投降,带着自己的一些大臣们去。

2、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谁?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刘禅。刘禅,蜀汉怀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刘禅。刘禅(shn)(207年-271年),既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

3、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乐不思蜀是一个成语,意指沉溺于享乐而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他在统治蜀汉时放纵享乐,不思国家兴衰和百姓疾苦。乐不思蜀成为了形容沉迷于享乐而忽略责任的人的代名词。二、刘禅乐不思蜀的原因:刘禅被称为乐不思蜀的主要原因是他个人的性格和环境的影响。

4、乐不思蜀源于哪位历史人物。源于哪位历史人物呢?“乐不思蜀”源于刘禅这位历史人物。他是刘备的儿子,“乐不思蜀”这个汉语成语的意思是感到很快乐,一点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感受到了乐趣,就不想回到原来的环境了。这个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和这个词意思比较相近的词语是乐而忘返、流连忘返等等。

5、与乐不思蜀有关的历史人物?乐不思蜀和历史人物刘禅有关。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