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时间:2025-05-21
1、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源于哪一位历史人物? 乐不思蜀出处。1、乐不思蜀这一成语源于三国时期的刘禅!2、出处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刘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3、刘禅(shàn)(207年-271年)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既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幽州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2、乐不思蜀的是谁 乐不思蜀的是谁的故事。1、《乐不思蜀》讲的是刘禅。2、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3、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
3、“乐不思蜀”根据谁的故事演变而来的?a。姜维b。刘禅c。大乔d。孙尚香作者。是说当初蜀国被灭以后,晋朝统治者问刘禅,和蜀国皇帝相比,现在过得怎么样刘禅说,此中乐,不思蜀。因为作为亡国之君,稍有不合适的举动,都可能有杀头之罪,所以,刘禅就说自己醉心于富贵荣华,没有其他心思。后来也算善终。望采纳。谢谢。
4、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哪一位历史人物?历史上,乐不思蜀的典故出自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蜀汉被曹魏灭了之后,到洛阳,当时的晋王司马昭问他,在这里住的习惯吗?他乐呵呵地说很好,比在四川好多了。他的旧臣听到后,于是教他要悲悲戚戚地说思念故土。后来司马昭再一次问他,他于是按着大臣的说话跟司马昭说,司马昭跟他说这是你的大臣。
5、乐不思蜀历史人物 乐不思蜀历史人物是谁指的是谁。1、乐不思蜀历史人物指的是刘备之子刘禅,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2、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1、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谁 乐不思蜀说的是哪个历史人物。《乐不思蜀》的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的刘备驾崩后,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刘禅,刘禅小名也叫阿斗。刘禅从不操心国事,只知道吃喝玩乐,还好有丞相诸葛亮帮忙治理国家,才使得蜀国一直处于一个非常强势的地位。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立马出兵来攻打蜀国。刘禅不仅不反抗,还甘愿投降,带着自己的一些大臣们去。
2、乐不思蜀成语说的是哪个人物故事。乐不思蜀,成语说的是:三国蜀汉后主 —刘禅的故事,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
3、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 乐不思蜀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指的是刘禅。刘禅是蜀汉末代皇帝,小名阿斗,是汉昭烈帝刘备之子。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常用于比喻一个人在新环境中安于享乐,以至于忘了自己从哪儿来,也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乐不思蜀的近义词 乐不思蜀的近义词有流连忘返、乐而忘返、乐不可支。乐不思蜀的反义词有狐死首丘、归心。
4、乐不思蜀出自哪里。1、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指的是刘禅,是蜀汉末代皇帝,小名阿斗,是汉昭烈帝刘备之子乐不思蜀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例句1眼前景色如此优美,我都有点乐不思;1乐不思蜀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如果没于洪涛获此妙境真觉此间乐不思蜀矣”2拼音 。
5、乐不是蜀的历史人物?“乐不思蜀”相关的历史人物是刘禅。出处如下:《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日,王问惮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译文:司马文王同刘禅一起欢宴,司马文王喊来乐工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