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时间:2025-05-21
1、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源于哪一位历史人物? 乐不思蜀出处。1、乐不思蜀这一成语源于三国时期的刘禅!2、出处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刘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3、刘禅(shàn)(207年-271年)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既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幽州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2、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乐不思蜀是一个成语,意指沉溺于享乐而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他在统治蜀汉时放纵享乐,不思国家兴衰和百姓疾苦。乐不思蜀成为了形容沉迷于享乐而忽略责任的人的代名词。二、刘禅乐不思蜀的原因:刘禅被称为乐不思蜀的主要原因是他个人的性格和环境的影响。刘。
3、乐不思蜀源于哪位历史人物。“乐不思蜀”源于刘禅这位历史人物。他是刘备的儿子,“乐不思蜀”这个汉语成语的意思是感到很快乐,一点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感受到了乐趣,就不想回到原来的环境了。这个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和这个词意思比较相近的词语是乐而忘返、流连忘返等等。
4、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源于哪一位历史人物。1、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源于:刘婵。2、乐不思蜀,汉语成语,拼音是lè bù sī shǔ,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5、乐不思蜀是指历史上哪个人物?在宴席上,司马昭还让人表演了蜀国的歌舞。就在在场的蜀国大臣非常难过,都十分的想念在蜀汉的时候,司马昭问刘禅想不想念在故乡。原本,那些蜀国的大臣和司马昭以为刘禅会说十分想念之类的话时候,刘禅的答复出乎在场的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当时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也。
1、三国志中有乐不思蜀的记载吗。乐不思蜀 源于《三国志·蜀书·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三国时期,魏国把蜀汉灭亡后,后主刘禅被迫迁居到洛阳。有一天,魏国的司马昭请刘禅喝酒,给他特意表演了蜀地的舞蹈,当时在场的人看了都感触颇深,十分难过,可是刘禅却毫不在意,还笑嘻嘻地欣赏。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感慨地说,
2、乐不思蜀讲哪个人?十万火急。乐不思蜀讲的是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刘禅是刘备的儿子,他在刘备去世后继承了蜀汉的皇位。然而,他并不具备刘备的英明和智谋,被认为是一个平庸甚至无能的君主。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中的记载,描述了刘禅在被俘到魏国后,面对宴乐和享乐的生活,竟然乐而忘返。
3、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蜀汉后主刘禅。刘禅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儿子,在刘备去世后继承皇位。然而,他并不像他的父亲那样有着强烈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的臣子,尤其是诸葛亮。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国力逐渐衰退,最终被曹魏所灭。“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源于刘禅投降。
4、乐不思蜀的主角 角色简介。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是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也是刘备的儿子。在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成为蜀汉皇帝,直至蜀汉灭亡后,被东晋俘虏至洛阳。“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源于刘禅在被俘后,司马昭问他是否思念故土,刘禅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后来成为了“乐不思。
5、乐不思蜀是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1、乐不思蜀来源于刘备之子刘禅,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2、成语的具体事件为,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