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知道

当前位置:喜爱知道 > 喜爱百科 >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道若存若亡 道德经1至81章原文

百科大全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道若存若亡 道德经1至81章原文

浏览量:0

时间:2025-05-19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道若存若亡

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意思是上等人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等人听了道的理论,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下等人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称其为道了。出自——春秋战国老子《道德经》。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上士”即高明。

2、《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译文,自解。【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译文】 上士听了。

3、上士闻道原文及翻译。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翻译:上士闻道,勤勉践行;中士闻道,半信半疑;下士闻道,大笑而去。若是不被嘲笑,就不是真正的道!拓展知识:老子大约于周灵王元年(鲁襄公二年、宋平公五年、公元前571年)出生于陈国苦县(一说楚国苦。

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这部分描述的是真正追求知识和真理的人,即所谓上等人士的态度。他们对待道的态度是积极的、主动的。当得知某种道理或知识时,他们会立刻行动起来,积极实践并努力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中。他们深知知识的价值,并愿意付出努力去实践和应用。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等人。

5、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则笑之,不笑不足。道:每个人对道的理解跟领悟都不一样的,若存若亡也就是半信半疑。译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意思是说:有悟性的人听说“道”后深信不已,而且没有一点疑惑,它就是这么回事,并且勤勤恳恳、坚持不懈的去习练它、运用它。“中士闻道,若存若忘”意思是说:悟性不高的人听说“道”则。

道德经1至81章原文

1、道德经第四41章全文翻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累,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义解;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勤奋地。

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明确答案: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持保留态度;下士闻道,则持否定态度。详细解释: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上士,指的是那些道德修养高深,对事理有着深刻理解的人。当他们听到真正的道理或者道义时,不仅会迅速理解其内涵,而且会立刻付诸实践。他们深知道行的价值在于实践,不在于空谈。因此,

3、《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2、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1)。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2);质真若渝(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3、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4)。

4、《道德经》上士闻道 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 大笑之。让我们深入探讨《道德经》中的智慧之语:“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句话揭示了不同层次的士人对道的理解与态度,发人深省。在古代,士作为社会精英,他们在知识与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五帝时代的司法官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

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这类人一旦听闻道的教诲,便会全力以赴地实践,不断努力去体会和遵循道的真谛。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等资质的人对待道的态度则较为模糊,他们对道的理解时强时弱,时明时暗,难以坚定地坚持道的要求。下士闻道,大笑之。而对于那些下等的人来说,他们对道的反应是嘲笑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