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时间:2025-05-19
1、跂予望之的意思跂予望之的解释跂予望之接龙。成语名字:跂予望之 成语发音:qì yǔ wàng zhī 成语解释:跂:抬起。抬起脚跟远望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句:他跂予望之,希望她能早日回来 。
2、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拼音。yī一wěi苇háng杭zhī之;shuí谁wèi谓sòng宋yuǎn远?qǐ跂yú予wàng望zhī之。谁谓河广 “谁谓河广”是出自《诗经。卫风。河广》中的一句诗句。背景介绍 诗中所咏的是旅居卫国的宋人,因受某种阻挠,思归不能,面对河水,反复唱叹。水在该诗当中是一种阻隔的意象,主人公踯躅河边,故国。
3、不予开头,表示不赞同的成语。2、跂予望之qì yǔ wàng zhī 【解释】跂:抬起。抬起脚跟远望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3、一予一夺yī yǔ yī duó 【解释】予:给予。一次给予,一次夺回。指反复无常,不讲信用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七年之中,一予一夺。
4、诗经 卫风 河广 的原文带注疏。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1]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2]。【注释】:出自【诗经·国风·卫风】[1]跂:音“气”,翘起脚跟望 [2]崇朝:终朝 《河广》是一首动人的思乡之歌。作者是春秋时代侨居卫国的宋人。这位离开家乡、栖身异国的游子,由于某种原因,
5、“吾尝跂而望矣”中“跂”读音是什么?“吾尝跂而望矣”中“跂”读音是:qí,意为提起脚后跟。出自:战国 荀子《劝学》原文选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释义: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
1、“跂”怎么读?什么意思?跂 qì 〈动〉(1) 抬起脚后跟站着 [stand on tiptoe]离纵而跂訾者也。——《荀子·非十二子》。注:“谓跂足违俗而恣其志意,亦谓跂足自高而訾毁于人。”吾尝跂而望矣。——《荀子·劝学》(2) 又如:跂望(举起脚跟远望);跂踵(举起脚跟远望);跂予望之(举起脚跟远望)(3) 盼望;向往;企求。
2、跂望怎么读。qi 四声 也有2声的读音 不过这个词该念4声
3、求证字的读音。《荀子。劝学》,吾尝qi而望矣。跂 qǐ 〈动〉抬起脚后跟站着 [stand on tiptoe]离纵而跂訾者也。——《荀子·非十二子》。注:“谓跂足违俗而恣其志意,亦谓跂足自高而訾毁于人。”吾尝跂而望矣。——《荀子·劝学》又如:跂望(抬起脚跟远望);跂踵(抬起脚跟远望);跂予望之(抬起脚跟远望)盼望;向往;企求 [hope for;long。
4、河广诗经。作者:佚名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河广》意思:谁说黄河宽又广?一支苇筏可飞航。谁说宋国太遥远?踮起脚跟即在望。谁说黄河广又宽?其间难容一小船。谁说宋国太遥远?赶去尚及吃早餐。《河广》注释:⑴河:黄河。⑶苇:用芦苇。
5、诗经 卫风 河广中与 为 趾注音。《诗经·卫风·河广》中没有“趾”这个字 【原诗】:诗经·卫风·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字词】:(1)河:黄河。(2)苇:用芦苇编的筏子。杭:通“航”。(3)跂(qǐ):古通“企”,踮起脚尖。予:而。(4)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