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时间:2025-05-06
MedChemExpress ( MCE 中国 )的200多种活性化合物库,包含 20000 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可用于 高通量筛选 (HTS) 和 高内涵筛选 (HCS),是进行新药筛选和新适应症发现等研究的专业工具。MCE的化学团队在多样化的生物活性分子制备合成。
3、奥氏体,贝氏体,马氏体,珠光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奥氏体、贝氏体、马氏体、珠光体四者均是材料的组织名称。其中珠光体是由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同时析出的。当奥氏体过冷到低于珠光体转变温度和高于马氏体转变温度之间的温区时,将发生由切变相变与短程扩散相配合的转变,其转变产物叫贝氏体或贝茵体。奥氏体一般由等轴状的多边形晶粒组成,晶粒内有孪。
4、奥氏体,马氏体,下贝氏体分别是什么意思?奥氏体 奥氏体是c溶于γ-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用字母A或者γ表示。马氏体:用M表示碳在阿尔法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但它并不是分为上马氏体和下马氏体,贝氏体才是分为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它是可以分为高碳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和低碳马氏体(片状马氏体)。
5、粒状贝氏体与上贝氏体的硬度比较。贝氏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介于珠光体和马氏体之间的一种组织,用符号B表示。根据形成温度不同分为:粒状贝氏体、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强度最低,但上仍较好的韧性;上贝氏体韧性最差,下贝氏体积具有较高的强度,又具有良好的韧性。
1、贝氏体的发展。贝氏体(bainite)又称贝茵体。钢中相形态之一。钢过冷奥氏体的中温(Ms~550℃)转变产物,α-Fe和Fe3C 的复相组织。用符号B表示。贝氏体转变温度介于珠光体转变与马氏体转变之间。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偏高区域转变产物叫上贝氏体(up bai-nite)(350℃~550℃),其外观形貌似羽毛状,也称羽毛状贝。
2、谁给解释一下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索氏体,莱氏体等,其形成条件及形状。贝氏体转变温度介于珠光体转变与马氏体转变之间。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偏高区域转变产物叫上贝氏体(up bai-nite),其外观形貌似羽毛状,也称羽毛状贝氏体。冲击韧性较差,生产上应力求避免。在贝氏体转变温度下端偏低温度区域转变产物叫下贝氏体。其冲击韧性较好。为提高韧性,生产上应通过热处理控制获得下。
3、焊接16mn钢时 如果冷却速度过快 焊缝钟会出现少量的什么。焊缝中会出现少量粒状贝氏体。贝氏体 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介于珠光体和马氏体之间的一种组织,用符号B表示。根据形成温度不同分为:粒状贝氏体、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强度最低,但上仍较好的韧性;上贝氏体韧性最差,下贝氏体积具有较高的强度,又具有良好的韧性。
4、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比较,哪一种力学性能好。用符号B表示。根据形成温度不同,分为粒状贝氏体、上贝氏体(B上)和下贝氏体(B下)。粒状贝氏体强度较低,但具有较好的韧性;下贝氏体既具有较高的强度,又具有良好的韧性;粒状贝氏体的韧性最差。贝氏体形态多变,从形状特征来看,可将贝氏体分为羽毛状、针状和粒状三类。
5、亚共析钢过共析钢从液体冷却到室温组织转变过程。贝氏体是过饱和F和碳化物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用符号B表示。在550℃——350℃之间等温时,过冷奥氏体转变成上贝氏体(B上),呈黑色羽毛状,其中断续的碳化物分布在F片之间,这种上贝氏体力学性能较差,一般不用。在350℃——Ms之间等温时,过冷奥氏体转变成下贝氏体(B下),呈黑色针状或竹叶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