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知道

当前位置:喜爱知道 > 喜爱百科 > 《讨武氏檄文》 讨武氏檄文原文

百科大全

《讨武氏檄文》 讨武氏檄文原文

浏览量:1

时间:2025-05-18

《讨武氏檄文》

1、急需!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氏檄》全文+解释。《讨武氏檄》原名为《为徐敬业讨武瞾叫檄》 作者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 原文: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 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 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加 以。

2、《讨武氏檄》全文赏析。《讨武氏檄文》亦称《讨武曌檄》,但武则天自名“曌”是在光宅五年武后称帝以后的事,可知乃后人所改,现仍用本题。这篇檄文立论严正,先声夺人,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列数其罪。借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据《新唐书》所载,武则天初观此文时,还嬉笑自若,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

3、《讨武氏檄》出自谁的手笔,它的全文。《讨武瞾檄》,原名为《为徐敬业讨武瞾叫檄》 ,又称《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作者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骆宾王为李府属,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他起草著名的《讨武氏檄》(即《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

4、讨武氏檄谁写的。《讨武氏檄》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创作的一篇檄文。此文开篇即历数武则天之累累罪恶,层层揭露,有如贯珠,事昭理辨,并点明武氏乃亡国之祸根,从而道出讨伐武氏之必要性;再写起兵讨武之正义性,气盛而辞断;最后向敌方晓以赏罪诱胁。全文综合运用对仗、用典、夸张等表现手法来烘托文章气势,对人晓之。

5、骈文双璧指的是什么。该情况是指初唐骆宾王的《讨武氏檄文》和王勃的《滕王阁序》。《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是骆宾王的代表作。这篇檄文立论严正,先声夺人。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列数其罪。借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

讨武氏檄文原文

1、王杨卢骆当时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代初年的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被誉为”王杨卢骆",他们的作品在当时骈体文盛行的时代独树一帜。王勃的《滕王阁序》与骆宾王的《讨武氏檄》作为骈文代表作,至今仍被人们所称颂。然而,到了杜甫的时代,古文运动兴起,他所处的文人群体对骈体文持批判态度,时常对王、杨、卢、骆的。

2、《讨武氏撤》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道王叫他陈述才能,他耻于自炫,辞不奉命。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谪,从军西域,久戍边疆。后入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平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仪凤三年(678),后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

3、《咏鹅》赏析。骆宾王,(619—687年)字观光,今浙江义乌人。幼聪颖,誉为江南神童,齐鲁才子。晚年参与徐敬业起事,撰《讨武氏檄文》。“初唐四杰”之一。荡六朝颓波,革初唐浮糜,辟唐代文学繁荣。据传,《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应祖父朋友之邀的即兴之作。这是一首流畅、纯真、极富歌唱性的诗作。诗作首句连用。

4、他有一篇讨伐武则天的骈文名作叫什么?据《新唐书》所载,武则天初观此文时,还嬉笑自若,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句时,惊问是谁写的,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可见这篇檄文煽动力之强了。本文亦称《讨武曌檄》,但武则天自名“曌”是在光宅五年武后称帝以后的事,可知乃后人所改,现仍。

5、谁知道骆宾王的历史?代表作品: 自传体长诗《畴昔篇》;《讨武氏檄文》骆宾王,(约640~684)婺州义乌 (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七岁能属文,尤妙于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初为道王府属,历武功主簿,又调长安主簿。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