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知道

当前位置:喜爱知道 > 喜爱百科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百科大全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浏览量:0

时间:2025-05-26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1、地理教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1、 使学生了解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地方时、地转偏向等概念 2、 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原理;并能画出晨昏线 3、 理解地方时、区时的成因;并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4、 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并能够对身边的现象进行分析。[重点难点]:1、晨昏线的画法;2、时间的计算;

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使学生了解地球运动所带来的地理意义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昼夜交替、地方时 教学难点:地方时 教具:地球仪 教学方法:讲述法、画图演示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地球上产生很多自然现象,也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板书。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学生)地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教师)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24小时)。昼夜交替对人类的影响:①这样的周期长短适宜,使得地面白昼不会过于炎热,黑夜不会过于寒冷,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②昼夜交替影响人类的作息,因此自古以来太阳日就被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晨昏线 向着。

4、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大全。3、初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难点: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和昼夜更替;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的差异;四季的形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5、急求高中地理的说课稿或教案,希望全一点,请求帮助,万分感谢。hyt89091。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注意两种基本运动形式的区别;理解黄赤交角的形式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理解回归年的概念。教学重点、难点: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1、高中地理 学期教案怎么写?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

2、高中高一地理教案三篇。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的叠加 自转产生的赤道平面与公转产生的黄道平面形成的夹角(目前:23°26′),即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①范围:23°26′N―23°26′S ②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③过程:利用数学的正弦图来直观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过程,并抓住二分二至关。

3、高一地理公转课件。利用地球仪演示和多媒体动画,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特征。 通过地球仪演示和讲解,并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从而加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现象和读图分析,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从而学会运用相关图表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

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通用范文。 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知道。

5、初一地理地球公转教案?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初一地理地球公转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一 教学理念1、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初一的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认识。本节课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学的思想。通过活动、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2、 采用讨论比较方法展开“活动”考虑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