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时间:2025-05-25
1、土壤的热容与什么有关?通常认为土壤固相物质的组成相对稳定,空气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土壤比热容主要随含水率大小而变化。土壤含水率越大,比热容量就越大,土壤增温和冷却也就愈缓慢,昼夜温差较小;反之,土壤愈干燥,比热容愈小,土壤温度变化愈大。
2、土壤容积热容量和比热。通常认为土壤固相物质的组成相对稳定,空气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土壤比热容主要随含水率大小而变化。土壤含水率越大,比热容量就越大,土壤增温和冷却也就愈缓慢,昼夜温差较小;反之,土壤愈干燥,比热容愈小,土壤温度变化愈大。
3、为什么土壤的导热系数随含水量而变化?当土壤含水率相同时,土壤容重的增大,必然使土壤导热系数变大,因为土壤含水率一定时,增大土壤的容重意味着原来由导热系数较小的空气所占据的空间被具有较大导热系数的固体颗粒所取代,而且主要是大的孔隙空间。这样,在土壤含水率一定情况下,土壤容重的增大,实际上同时改变了土壤中不同孔隙空间的组成,即原来主要由大孔。
4、土壤热特性。土壤热容量又称土壤比热,即每单位土壤当温度升高 1℃时所需的热量。以土壤重量为单位时称土壤重量热容量(Cp);以土壤容积为单位时称土壤容积热容量(Cv)。干燥土壤的容积热容量等于土壤重量热容量与土壤容重的乘积。土壤各组分的热容量不同。其中以水的热容量为最大,空气的容积热容量最小,因而土壤水。
5、土壤的导热性、导热系数及热扩散系数。土壤的导热系数是干容重、含水(冰)率和温度的函数,并与土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有关。物理意义 以物体受热升温的情况为例来分析。在物体受热升温的非稳态导热过程中,进入物体的热量沿途不断地被吸收而使局部温度升高,在此过程持续到物体内部各点温度全部扯平为止。由热扩散率的定义α=λ/ρc 可知。
1、土壤检测中cv是什么?Cv代表土壤热容量的一种表示方法 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一般以C代表质量(重量)热容量,以Cv代表容积热容量。C与Cv的关系是:C=Cv*p 其中p是土壤容重 还有相关土壤的问题,可以留言给我 。
2、中国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热容量,也称为土壤比热,是指单位土壤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以土壤重量为单位时称为土壤重量热容量(Cp),以土壤体积为单位时称为土壤体积热容量(Cv)。干燥土壤的体积热容量等于土壤重量热容量与土壤容重的乘积。 土壤耕性 土壤耕性描述的是土壤在耕作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当土壤处于硬性结。
3、岩土体的一些基本物理、热物理性质。由于水的比热较大(15℃时为4.2J/g·℃),因此,随着岩石湿度的增加,其比热也有所增加。沉积岩如粘土、页岩、砂岩、灰岩等在自然埋藏条件下,一般都具有很大的湿度,其比热稍大于结晶岩,前者为0.8~1.0J/g·℃,后者为0.63~0.84J/g·℃。 土壤的热容量(Cv)分重量热容量和容积热容量。气象常用容积热容量。1g。
4、土壤物理性质。又称土壤比热,即每单位土壤当温度升高1℃时所需的热量。以土壤重量为单位时称土壤重量热容量(Cp);以土壤容积为单位时称土壤容积热容量(Cv)。干燥土壤的容积热容量等于土壤重量热容量与土壤容重的乘积。6、土壤耕性。土壤处于硬性结持度时,耕作土壤阻力大,易形成大土块或粉末状;土壤处于粘滞结。
5、森林土壤和环境的能量交换 森林土壤环境特征有哪些。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土壤物质增减1℃时所需要的热量。其中,以J/(g·℃)为单位的称为质量热容量,又称比热容;以J/(cm3·℃)为单位的称为容积热容量,是土壤容重和比热容的乘积。土壤各组成成分的热容量差别较大。从容积热容量来看,土壤水分的热容量最大,为固相部分的两倍左右,为空气的3000倍以上。